人物简介:尚文静,哈尔滨工程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2016级博士,现已完成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博士联合培养项目,国内导师是薛伟,国外导师是Xiaoguang “Leo” Liu。
我于2017年6月获得“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的资助,2017年9月到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进行为期一年的博士联合培养。
从博士一年级开始,我就从小木虫论坛上留意公派留学的相关信息,因此对博士联合培养项目的申报流程比较熟悉。更加幸运的是,我所掌握的技能以及所涉及的科研内容与刘教授课题组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具有很高的相关性,并且刘教授能够提供非常好的学术指导和高端的实验硬件平台。在国内课题组老师的推荐下,我通过Skype与刘教授进行了简单的面试。2016年,课题组邀请刘教授来我们学院作学术报告,借这次机会我们进行了更多的讨论。刘教授返回美国后,我们经常通过网络讨论接下来的研究内容以及培养方案,同时也提供了相关资料为国外的科研做一定的铺垫。在申报公派博士联合培养项目时,刘教授都第一时间帮我拿到邀请信以及办签证时需要的DS-2019表,整个博士联合培养项目的申报过程都十分顺利。
到达美国后我很快进入实验室开始了科研生活,这里的学术氛围不仅自由而且十分注重交流。我所在的DART实验室通常每周五全组人要进行一次组会,分享这一周取得的成果,讨论遇到的问题以及未来一周的科研计划。每周例行的组会更像是一次有意思的“头脑风暴”,大家会根据你的每周报告提出一些问题并期待相应的解答。每周例行的组会效果很好,一方面督促了自己完成每周设定的任务;另一方面通过每周一次的学习交流,能够发现别人的在项目上的“亮点”,有可能是在图表表达美化上的,也有可能是在学术思路上的。组会结束后通常把这一周的总结报告上传到实验室的共享网盘上,每个人都可以了解其他人研究内容和进展。总之,每周一次的组会大大增强了同学间的学术交流,提高了自我英语表达能力,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比较有意思的是,在戴维斯生活的一年时间中,我发现每逢节假日和周末校园里学生非常少见,学生们经常组织派对或者登山垂钓等活动,是真正的劳逸结合。而且在工作时间是非常高效的,每天来到实验室工作都是完全投入的状态。实验室的各种交流和通知通常使用邮件,这是我非常喜欢的方式,在国内即时网络虽然很方便,但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工作时间的碎片化,降低了一些工作效率,而使用邮件这种“古典”的通信方式也给我们充足时间规划个人的日程。
相信每个人在留学生活中都有不同的体验和见解,最后给大家的建议是:选择学校和导师的途径有很多,可以是你所在的领域非常出名的实验室,也可以通过课题组的老师和师兄师姐的推荐;多多参加学者专家所作的报告会议,这些报告除了增长知识也可能是我们访学的很好途径,通过这些途径可以更加了解外导的研究内容和实验室情况。除了科研学习,大家也应该多参加一些活动,比如在美国各州都会资助社区,对非英语居民提供免费的ESL课程,很多其他国家的学者会参加这种课程。除此之外还有各国学者对自己国家或者地区的介绍和宣传,都非常推荐大家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