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杜世通,哈尔滨工程大学自动化学院2016级博士,2017-2019年赴德国维尔茨堡大学(Julius-Maximilians-Universität Würzburg)进行博士联合培养。国内导师是李绪友教授,国外导师是Andreas Nüechter教授。
2017年10月2号早上六点,第一次踏上了维尔茨堡这个德国南部的一个小镇,清晰地记得那天淅淅沥沥的下着小雨。 因为之前在国内联系的房子出了问题,陌生的国度,陌生的城市,无人相识,一个人背着行李在空无一人的大街上徘徊。脑海中突然萌生出一个念头:“在国内过的好好的,为什么要出来?为什么非要自己给自己制造困难呢?”
2019年9月28号,维尔茨堡火车站,同样的季节,同样是淅淅沥沥的小雨下个不停。身边是赶来相送的十多好友,心境已大不同。回望在德国这两年,除了最初的磕磕绊绊之外,留下的全是美好的回忆和丰硕的果实。
在去德国的第二天,我见到了Nüchter教授。在带我参观了实验室设备和面见各位同事以后。他就着手给我制定了详细的研究计划。他要求我每周要完成一个他为我制定的任务并且用英文写成报告汇报给他。用他的话来说,之所以写下来就是为了锻炼我的写作能力。本来觉得第一周刚来,他应该不会给我布置任务。然而,在第二天,他就以邮件的形式给我布置了这周的任务:“考虑到你第一周刚来,需要适应。这周是一个小任务。请你学会对你的机器人进行正常的操控”。对他来说可能是个小任务,可是对我来说,却是困难重重。首先我要熟悉整个电路结构,然后还要学习驱动程序代码。而我在国内做的和这个有些差距。最难的是老师给我的程序代码一直编译出错,可他坚持说程序是没有问题的。最后我只有一边学习一边修改代码。最终在超出原定计划三天的情况下,我完成了第一周的任务。之后的相处,教授的严谨求实敬业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亲自为我制定实验步骤,每一步都详细的做出解释,甚至帮助我调试代码。第一稿论文时,教授当面一行一行的给我修改论文,并且要求组里的每个人都要修改一遍我的论文。在论文最终成型之前,一共修改有二十遍之多。当回国梳理邮箱时,教授和我交流的邮件数量超过1000封。还有那些德国同事们,在我需要帮助时,都热情的帮我答疑解惑。
在德国两年间,认识了一批来自世界各地的形形色色的人们。他们或是为了科研苦苦钻研的求学者,或是为了生计而奔波忙碌的从业人士。从他们身上,学会了太多。异国他乡,有时候意外状况接踵而至,我们不得不独立面对。好在总有良善者同行,助我成长,给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