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哈工程线上教学开课了
在充满仪式感的“云”升旗后
132位授课教师
12141人次学生
相聚“云端”
以网络教学开启新的学期
直播、录播、MOOC
多样的线上教学模式
老师们从课堂主讲变身“网络主播”
这场“线上的相遇”
对于师生都是一场全新的体验
新学期,让我们伴随那熟悉的校歌
一同迎接新的挑战
本学期,哈工程共开设3100门次理论课程,1084名任课教师将采用录播、MOOC课程、推送学习资料、直播授课等多种网络教学模式如期开展。3月2日上午第一堂课,全校共28门次课程,10个教学单位同时授课,授课教师使用智慧树、雨课堂、超星等平台等多种形式,开展线上教学,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
为确保新学期在线教学工作顺利开展,3月2日上午,哈工程校领导“坐镇”巡查。在启航活动中心教师沙龙,校党委书记高岩,党委副书记、校长姚郁,党委常委、副校长吴林志以及本科生院、研究生院有关负责人一同线上巡查了本科生课程《大学物理(一)》《工科数学分析二》的学生学习及教师授课情况。
第一课:“线上”启航
线上教学首日,哈工程共开设本科课程150门次,授课教师132人,选课学生12141人次,授课教师、学生及教务管理人员同时在线最大人数6000余人。
学校教务管理系统已经实现与智慧树、超星、雨课堂三大在线授课平台的数据无缝链接,可以及时有效地反馈课程建设情况、学生听课情况。
校领导听取了研究生在线答辩和导师指导相关情况。并对自动化学院硕士研究生崔雅、王帅帅在线视频答辩情况,船舶学院段文洋教授导师组在线指导研究生的情况,进行了线上巡查。
哈工程春季学期预计毕业研究生1650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591人,博士研究生59人,是全年最大的一批研究生毕业群体。
根据疫情防控需求,硕士毕业生均采用网上申请、在线视频会议答辩方式,学校各部门全力配合,保证春季学期毕业生按期毕业。
姚郁现场连线段文洋教授团队组会。姚郁表示,段文洋教授在船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科研和教学成果,希望他在此次在线教学中更加充分发挥科研反哺教学的优势,创建特色鲜明、内容丰富、学生喜爱的线上慕课,在全校的慕课建设中起到榜样的作用。
姚郁还在线上询问了身在湖北的陈纪康老师的工作、学习、健康情况,并对他表示关心和慰问。
姚郁指出,特殊时期开展在线教育教学是积极探索在线教育教学模式的一次实战训练,也是推进学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契机。全校范围内的线上教学是学校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一次跨越式发展,是学校人才培养方式方法的一次革新,希望全体教职员工凝心聚力,在面对疫情的“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
对高质量完成在线教学任务和探索教育教学新模式,姚郁提出三点要求。
一是深入推进教学改革,打造在线精品课程。大规模的在线授课对学校是一项新生事物,本科生院要持续跟踪,积极听取师生反馈,不断丰富课程内容、健全课程体系,打造学生喜爱的“金课”。
二是利用在线精品课程,吸引优质“生源”。充分利用现有优秀在线教学资源,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持续更新教学方法,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以工程大学的品牌“金课”吸引更多的优秀学生走进课堂,了解学校。
三是以在线授课为契机,扩大科研影响力。鼓励广大教师在教学内容中融入具有我校特色的科研案例,借课程推广的同时扩大学校科研工作影响力,提高学校知名度。
通过对网上课程的巡查和了解,高岩对广大一线教师在疫情面前主动适应、积极配合,为保证高质量完成线上教学任务而付出的辛苦和努力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慰问。
高岩表示,在疫情面前,全校师生积极应对、主动作为,精神面貌昂扬向上,开课前师生们举行了神圣庄严的线上升国旗仪式,上了一堂特殊的、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展现了哈工程师生爱党爱国爱校的精神风貌。新学期在线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凝聚了学校一线教师和各部门教职员工的心血,高岩对各部门团结一致、协同发力保障教学工作的积极努力给予充分的肯定。
高岩希望,广大教师在疫情防控关键阶段,继续发扬“三严”教风,用好党领导人民抗击疫情伟大实践这部生动鲜活的爱党爱国教材,落实立德树人职责,教学相长共同进步。同时祝愿同学们以饱满的精神状态面对疫情带给我们的考验,迎接新学期的挑战。
教:远隔千里网上授课
网上授课的老师们
不是在三尺讲台
而是在网上开启教学的另一扇窗
传播知识、分享思想
他们精神饱满、斗志昂扬
很多开启人生首次网上授课的“主播们”
有紧张、有新鲜
有欢喜、有忧虑
镜头之后的故事又是怎样?
15位“高数主播”首战告捷
作为公共基础课高数,开学第一天就创下了当日线上授课学生最多的纪录。数学科学学院15位“工科数学”授课教师,登上QQ群课堂,与1800多名学生们互动学习了150分钟。
为了给学生们上好新学期的第一门课,更是迎接远程教学的各种挑战,老师们通过对大量的平台进行测试,最终选择利用QQ群课堂进行在线授课。今日,3个学时的授课过程中,未出现网络卡顿问题,打赢了“平安教学”的第一枪。
学院对今天远程教学的授课质量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97.2%的学生对学院教师的远程教学表示认可,93.98%的学生能够掌握课程所学,99.35%的学生对学院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态度和敬业精神表示满意,第一天的远程教学效果良好,学生满意度较高。
《数学分析》是数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董衍习老师负责第一、二学期数学专业学生该课程的教学。以前董老师讲解这门课,都是全程用黑板粉笔。特殊时期需要网上教学,由于没有合适的课件,所以本学期董老师每次课都先把内容打成Word文档,然后再录屏,备课量虽然很大,但也乐在其中。
开学首日,15个大班要进行《大学物理》授课,为保证授课顺畅,教师提前30分钟进入课堂,进行课程准备,学生们积极配合,到课率100%的班级有11个,进行课程准备,其他班级到课率也均在95%以上。
刘艳磊老师利用雨课堂,为2019级五个班级进行《大学物理》网络授课,班级144人多次进行弹幕、习题、板书的互动。
姜宇老师利用的是腾讯会议嵌套雨课堂的形式进行《大学物理》直播授课,腾讯会议的屏幕共享功能基本保证了直播的效果。文字、图片、公式、动画等效果与课堂教学一致。用雨课堂的点名、投票、答题、弹幕等互动功能,实现了很好的实时交互性。
开学第一天,船舶学院的周学谦、刘宁、李陈峰三位老师分别为2018级的9个班级同学讲授《船舶与海洋结构物构造》课程,由于事先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线上课堂井然有序,签到、授课、互动、提问,比在教室还要热闹。
船舶学院姚熊亮、武国勋两位老师为2017级船海班讲授《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动力学》课程。
杨丽红老师的《材料力学A》课程,在10点30分与同学们如期相约,为此杨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因网络情况未知,确定3套方案,且每套方案明确时间节点。贴心细致的工作,保证了课程的高质量顺利完成。
航建学院杨海威老师,讲授专业核心课程《火箭发动机原理》。针对课程强理论性与工程性的特点,讲课过程将科研成果及工程案例引入课堂,提升学习兴趣。根据网络授课环境,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构、突出重点难点,将课程设计为课堂直播、问题互动、课后测验等多个环节。使学生做到线上融入教学节奏、线下重温知识重点。
《现代控制理论》是面向自动化学院所有专业大三学生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原新老师在充分利用已建的黑龙江省精品在线课程内容基础上,采用远程授课模式完成了授课,课上熟练的使用了视频与音频的直播,有效地开展了师生互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数据将通过平台保留,为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提供依据。
于立君老师讲授的《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自动化学院专业核心课程,面对新的授课模式,课程组采取多种手段和措施,保障教学效果和质量。课上基于雨课堂平台,设置多种互动方式,活跃课堂气氛,保证直播效果;课下针对“不懂”PPT,基于QQ群共享桌面和腾讯会议进行查缺补漏;课后推送习题作业,基于微信群和QQ群随时互动研讨和答疑;及时查看详情,分析课程数据,调整教学策略等。
水声学院刘凇佐老师讲授《通信原理A》课程,课上采用腾讯会议+中国大学MOOC平台线上讲授课程,并利用腾讯会议与学生互动;课后利用微信和QQ群为学生答疑,形成课上与课后两个维度实时互动教学模式。授课内容结合水声通信实例,使同学更容易接受理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月2日10点30分,陈晶莹老师的《货币银行学》如期开课。为保证开课的顺利进行,在2月29日,陈老师已经带领20180931班50余名学生进行了《货币银行学》课程的试讲试学活动,陈老师通过QQ群屏幕共享+语音方式,帮助同学们熟悉了平台各种功能,保证了当天授课的顺利进行。
核学院张蕊老师,在开学第一天为同学们讲授了《反应堆热工水力学》课程,她采取了“PPT+语音”教学的模式,讲述绪论中核反应堆技术的发展情况及中国核电目前的情况,并强调了关键知识点。随后与学生进行线上互动,学生以文字、图片的形式将自己问题发布在讨论区,张蕊及时给予回答。课后,学生们还通过投票的方式对授课软件和授课方式进行打分,以便在日后的课程中进行改进。
信通学院的齐琳老师在讲授《通信原理》课程时,采用45分钟学习慕课视频+45分钟智慧树翻转课堂见面课的模式。前45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慕课视频,讲解重要知识点,插入弹题,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加深记忆。后45分钟,授课教师开启智慧树见面课,以PPT展示结合语音讲述的方式将本次课堂学习内容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强化,插入投票选择及头脑风暴等互动环节。
材化学院的陈昭运老师开学第一天讲授的课程是《材料力学性能》,在授课的过程中陈老师充分利用启发式教学,把握课程节凑,给学生留出理解消化学习内容和思考的时间,通过答题、随机点名等方式,积极开展有效的课堂互动,对课程的重点、难点及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细致的解答,同学纷纷发出“懂了”和给老师点赞的小表情。
《材料科学基础(一)》课堂上,网络出现了短暂的卡顿现象,王香老师及时通过微信群让大家先观看预先录制的课程视频,稳定大家情绪。在随后的线上授课过程中,王香老师通过习题测试、弹幕的形式和学生进行了大量的课堂互动,加深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特别是重点难点的掌握,整体效果良好。
人文学院邓志宏老师与66名同学一起上了第一堂网课《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按照“课前导课-课中授课—课后互动”的过程,学生们乐于接受在线授课的方式,课堂互动效果良好。与传统的课堂相比较,最大的特点就是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性,教师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对疑难问题及时解答。
计算机学院刘刚老师为2018级本科生讲授《操作系统》课程,制定了在线授课方案、在线答疑安排、作业点评方式,为网络课程在线教学做足了充分的准备。授课过程中,对课程安排了然于心,完全掌控课堂节奏,取得了良好的授课效果。
孟凡生老师采用直播的方式,利用智慧树平台上《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资源,跟同学一起线上学习第一章货币资金业务的要点,并利用智慧树平台上的问答讨论栏目,对学生们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
“线上”启航
132名教师与学生“云端”相遇
很多老师开启了人生首次主播历程
让我们去听听主播们怎么说
也许
这是最美丽的相遇
这是最快乐的教学
也是一段宝贵的人生经历
……
《材料力学A》课程
为了当好这个线上主播,整个假期都在积极备课,学习各种软件。昼夜不停做好准备只为这一刻,“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由于我的准备充分,课堂教学顺利,看见同学们的实时互动评价,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期待良好的教学效果。
——航建学院张学义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
“利用MOOC资源或者其他方式开展线上教学并不是最难的,真正的难点在于学生自主学习角色设计和混合式教学整体设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已经成为高校教学改革发展的一种趋势,在线教学给了学生更大程度的自主学习机会,老师在线教学最大的价值是引导、支持和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这需要引起每一位老师思考。”
——经管学院杨贵彬
《电子政务》课程
“从二月初到今天开课前一直是紧张担心的状态,最担心的是学生不在眼前,不能按时学习怎么办。经过了假期的学习和培训,学会使用雨课堂等线上教学平台,重新深入认识课程教学和内容设置。这使我对解决可能遇到的问题更加有信心。感谢各位同学积极参与今天的开班仪式,让我们静静等待正式返校。”
——经管学院潘霞
《工科数学分析二》课程
“课前一直担心因网络拥堵而耽误授课,没想到整个教学过程网络十分顺畅。第一次在线上讲授《工科数学分析二》虽身心疲惫,但却乐在其中,屏幕背后你们的专注与努力时刻感动着我。今后,会加倍努力,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入,精心进行课程设计,为抗‘疫’尽一份力量,担一份责任。”
——数学学院林锰
《核动力装置与设备(一)》课程
“第一次线上教学,让我深切地感受到线上教学与课堂教学差异。线上教学能够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可以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这种教学模式也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老师与学生不能面对面,如何把控教学效果,也需要老师进一步思考。特殊时期,上好每一堂课,努力迎接在线教学带来的创新与挑战,确保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和学生一起共同战“疫”,直至和同学们在春暖花开时相逢在美丽的校园!”
——核学院薛若军
《动力装置动力学》课程
“这样的开课方式我和同学们都是第一次遇到。疫情期间,学习不能等待,第一天与大家以特别的方式相遇,我愿与大家一同努力,在学习的道路上长久相伴。待春暖花开,我定从线上走到线下,站在讲台上去认识你们当中的每个人。”
——动力学院卢熙群
《操作系统》课程
“今天整体课程讲授较顺利,分享“疫情过后要有抗体,受苦之后告别徒然”的信息,鼓励学生做好个人防护的同时,在困境中磨炼自己、在平凡中寻求卓越。课后有学生反映曾有一段时间的卡顿,初妍老师把课前做好的录屏文件分享给同学们。今后,除了智慧树的直播方式,还会采取视频会议与录屏方式并举的授课备案,确保线上高质、高效的教学工作。”
——计算机学院初妍
《水声换能器及基阵》课程
“网上开课与课堂授课存在很大的差异,这对已经从事20多年课堂教学工作的老师来说是一个挑战。为此,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在家里书房中开辟了一个区域,专门用于上课,笔记本电脑、闹钟、无线路由器等物品第一次成为我上课的法宝,这种感觉新鲜而有趣。”
——水声学院蓝宇
(哈尔滨工程大学公众号,2020年3月3日)